从医药、化工、再到军工依然还是轮动的一天!而今日最强的减肥药的思考,之前已经写过了,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看,今日想深挖一下稀土的思考!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2025 年稀土开采配额预计维持在 27-28 万吨 REO,同比增速 5%-10%,较前几年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显著放缓。政策导向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管控”,通过《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将进口矿、独居石等所有来源稀土纳入配额管理,强化国家供给控制权。中重稀土配额连续五年维持 1.92 万吨不变,镝、铽等战略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两大央企(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占据国内 98% 以上配额,行业集中度 CR5 达 82%;
缅甸稀土进口因战乱和资源税争议持续中断,2024 年进口量同比下降 17.3%,重稀土供应缺口扩大至 5.8%;
出口管制升级,2025 年 4 月对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海外中重稀土价格应声上涨(如氧化铽涨幅近 10%),国内价格同步跟涨。
稀土永磁材料(NdFeB)成为增长核心,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电机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爆发:
:每辆电动车驱动电机消耗钕铁硼 3-5 公斤,2025 年全球销量预计 1800 万辆,对应氧化镨钕需求超 7 万吨;
:永磁直驱风机渗透率突破 65%,单台用量 1.2 吨,2025 年全球装机量或达 150GW,需求 1.5 万吨;
:2025 年或为量产元年,单台需 0.3-0.5kg 钕铁硼,高盛预测远期需求达 20-40 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稀土永磁市场。
:2025 年全球稀土矿产能预计 8 万吨(海外)+27 万吨(中国),同比增速约 6%,显著低于需求增速(9%-11%);
: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年复合增长 17.2%,到 2028 年达 22.71 万吨,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至 42%;
:氧化镨钕供需缺口 2025 年达 1.2 万吨,2027 年扩大至 4.9%,推动价格中枢上移至 45-50 万元 / 吨。
:催化材料(汽车尾气净化)、抛光材料(半导体)等领域需求稳定,占比约 25%;
:量子通信(稀土掺杂光纤)、超导材料(钇钡铜氧)等前沿领域突破,推动稀土从材料向功能器件转型;
:2025 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预计 140-160 亿美元,中国占比超 60%,其中永磁材料市场规模达 600 亿元,2030 年突破 1500 亿元。
:氧化镨钕价格从 2024 年末 41 万元 / 吨涨至 2025 年 4 月 44 万元 / 吨,涨幅 8%,逼近高成本矿山成本线;
:国内配额收紧(2025 年增速 5.88%)、缅甸进口减少(2024 年下降 17.3%)、新能源需求回暖;
:2025 年价格中枢或上移至 45-50 万元 / 吨,北方稀土等龙头企业净利润弹性显著(价格每涨 10%,增厚利润 8.2 亿元)。
:氧化铽受出口管制影响,4 月价格涨至 725 万元 / 吨,涨幅 9.6%;镝铁合金因替代材料(钬)应用,价格同比下降 6.85%;
:缅甸供应中断(占全球镝、铽供给超 40%)、军工需求刚性、出口管制政策;
:氧化镝或突破 2000 元 / 千克,氧化铽站上 7000 元 / 千克,中国稀土集团等中重稀土龙头受益显著。
: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主导轻 / 重稀土配额,行业 CR5 达 82%,私挖盗采案件推动产能出清;
:离子型稀土绿色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纯度 99.999%)、碳足迹核算系统(单位产值能耗降 22%);
:美国 MP Materials 重启芒廷帕斯矿,但冶炼分离仍依赖中国;马来西亚 Lynas 工厂年产能 1.8 万吨,占海外加工量 30%。
:中国掌握全球 90% 冶炼分离产能,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企业实现稀土氧化物纯度 99.999%;
:华宏科技建成全球首条自动化稀土回收线 吨,再生稀土金属占比 18%;法日合资工厂(年产能 620 吨)抢占海外市场;
:稀土回收纳入开采配额豁免,2025 年国内再生稀土产量预计 3.2 万吨,2030 年市场规模突破 1000 亿元。
:金力永磁、宁波韵升等企业高端磁材产能扩张,2025 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 15 万吨,中国占比 87%;
:机器人(特斯拉 Optimus 单台用量 3.5kg)、低空经济(无人机电机)、氢燃料电池(储氢合金)打开增量空间;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热变形钕铁硼)磁能积提升 30%,稀土掺杂光纤实现量子密钥分发 500 公里。
资源优势: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 83% 储量,2025 年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 69.8%,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5%。
产业链布局:覆盖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磁性材料等全产业链,2025 年磁材产能将扩至 5 万吨,一季度净利润暴增 727.3%。
政策红利:受益于轻稀土配额增长 10% 的政策倾斜,叠加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回升,业绩弹性显著。
中重稀土整合先锋:作为中国稀土集团核心上市平台,掌控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冶炼技术全球领先(纯度达 99.999%)。
业绩反转: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41.32%,净利润扭亏为盈至 7261.81 万元,主要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和销售策略调整。
战略地位:与广晟有色同属中国稀土集团,未来可能通过业务重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强化中重稀土定价权。
资源垄断性:广东省唯一稀土采矿权持有者,控制省内全部稀土资源,中重稀土储量超 12 万吨,分离能力全国第一(1.4 万吨 / 年)。
整合预期:2024 年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后,业务定位可能调整为侧重上游资源开发,与中国稀土形成互补。
业绩改善: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 4000 万 - 5000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受益于稀土市场行情回暖。
全产业链优势:全国唯一实现稀土全元素回收利用的企业,涵盖矿山到磁材的完整链条,磁材产能 4000 吨 / 年。
技术突破:开发出耐 500℃高温钕铁硼材料,并降低镝含量 40% 的低重稀土永磁体(获特斯拉认证),强化高端市场竞争力。
区域合作:与中国稀土集团在福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稀土资源,巩固南方重稀土布局。
全球化布局:独家运营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中国外最大稀土矿),年产量超 3 万吨,占全球现货交易量 35%。
资源扩张:2025 年 5 月以 7.43 亿元收购坦桑尼亚 Ngualla 稀土矿 84% 权益,新增海外权益产能 1.8 万吨 REO / 年,对冲国内配额收缩风险。
技术输出:为 Ngualla 项目提供 EPC 方案,推动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出海,同时投资建设金属铽项目(利润率达 60%)。
高端市场主导: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供应商,特斯拉、比亚迪驱动电机核心合作方,人形机器人磁组件市占率 15%。
技术壁垒:独家晶界渗透技术降重稀土用量 40%,墨西哥基地 2025 年投产,2027 年规划产能 6 万吨。
业绩增长: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331.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风电需求爆发。
全球竞争力:全球第二大烧结钕铁硼厂商,耐高温磁材(200℃)技术领先,军工航天订单占比超 20%。
新兴应用: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市占率预计 40%,深度绑定特斯拉,2025 年高端磁材产能翻倍至 4 万吨。
消费电子龙头:苹果 TWS 耳机马达市占率超 30%,热压钕铁硼技术突破,2025 年高端磁材产能翻倍至 4 万吨。
业绩爆发: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暴增 8724%,主要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和产能释放
特别注意:本文章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预测等,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本文章所述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特定投资产品的推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