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测油仪的正确使用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以下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干燥、清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安装仪器,避免仪器受潮、受灰尘和化学气体的侵蚀。环境温度一般应控制在 10℃ - 35℃,相对湿度在 20% - 80% 之间。
将仪器放置在平稳、牢固的工作台上,避免仪器受到震动和摇晃,影响测量精度。
在开机前,检查仪器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各连接部件是否牢固,电源线、信号线等是否连接正确。
接通电源后,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预热,一般预热时间为 30 分钟左右,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准备好符合要求的萃取剂(如四氯化碳等)、标准油溶液等试剂。萃取剂应纯度高、无杂质,标准油溶液的浓度应准确已知,且在有效期内。
检查样品池、比色皿等耗材是否清洁、无划痕,如有污染或损坏应及时清洗或更换。
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样品的采集,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例如,对于水体样品,应在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多点采样后混合。
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进行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应将样品保存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中,以防止样品中的油类物质发生变化。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如萃取、分离等。萃取过程中应注意萃取剂的用量、萃取时间和振荡强度等因素,确保油类物质能够充分被萃取出来。
使用标准油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点,且浓度范围应覆盖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油类浓度。
每个标准点应重复测量 2 -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绘制标准曲线时,应确保相关系数 r ≥ 0.999,以保证标准曲线的准确性。
将处理好的样品注入样品池中,注意避免样品池中出现气泡,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过程中,应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避免人员走动、仪器震动等。
定期清洁仪器的光学部件、样品池等,防止灰尘和油污附着影响测量结果。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清洁工具进行清洁,避免刮伤光学表面。
定期使用标准油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仪器的测量结果偏差较大,应及时进行调整和维修。
注意光源的使用时间和寿命,按照仪器的要求定期更换光源,以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避免探测器受到强光直射,防止探测器损坏。在不使用仪器时,应关闭光源,减少探测器的损耗。
及时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和相关参数,如样品编号、测量时间、吸光度值、浓度值等。记录应准确、清晰,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追溯。
定期对测量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可以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中。
萃取剂(如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挥发性,在使用过程中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避免吸入挥发气体。
操作试剂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试剂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接触到试剂,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仪器应接地良好,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插拔电源线、信号线等时,应先关闭仪器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如发现仪器出现电气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关闭电源,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不得自行拆卸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