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稀土战争40年中国如何打翻西方“阳谋”?
时间:2025-06-30 15:30 点击次数:61

  为什么美国和乌克兰谈判,特朗普非得要泽连斯基拿稀土矿换援助?为什么美国要强迫丹麦出售稀土资源丰富的格陵兰岛,甚至说不排除通过军事胁迫手段来控制它?美国对稀土资源如此紧张的背后,绕不开中国去年底打出的一张稀土政策王炸牌,这张牌不仅刺激着懂王的神经,甚至还可能改变世界稀土产业的格局。

  看起来只是一个新的条例,但这背后,却是中国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不平等待遇后的强势反击。过去的50年里,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想方设法打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利用WTO做掩护、为蚕食中国稀土的资源铺路,一些地方的稀土企业,甚至常年被外国的资本把控着,导致中国无奈流失了数百亿美元的稀土矿产资源。

  故事要从55年前讲起。1970年,包头钢铁集团收到一份神秘的合作邀约,日本想花高价购买包钢炼完铁后剩下的矿渣。包钢想不通日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紧急上报国家,国务院派专家来研究了半天,也没闹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还是周总理拍板拒绝了这笔看似合理的买卖,并且下达指示:矿渣不卖,堆存,留给后人。直到很多年后,随着技术进步,我们才意识到,日本想要的,是矿渣里没被萃取出的稀土。

  稀土并不是土,而是钪、钇、镧等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这些元素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特性,从提高粮食产量,到手机、高铁、电脑芯片、新能源车的制造,再到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机器人,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稀土。

  稀土材料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更是各种高精尖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关键资源。比如咱们国家的歼-20表面就涂有一层含有多类稀土元素的纳米稀土复合材料,能让雷达无法检测到它,而导弹制导系统的陀螺仪和电机则都依赖钕(nv)铁硼永磁体提升精度;美国制造一台F-35战斗机,合计需要用到400公斤各种稀土材料。

  而这么重要的战略资源,之所以能屡屡被我们当做国际博弈时的王牌打出,就是因为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产业的命脉。

  中国稀土储量占到了全球的4成,排名世界第一,美国储量还不到咱一个零头,日本之所以连我们的矿渣都要购买,就是因为之前它们境内几乎没有稀土矿藏。中国的稀土萃取冶炼技术同样领先全球,美国日本就算在其他国家搞到了稀土,也得运到中国做初加工。过去几年,中国供应了全球6成稀土矿产和95%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总设计师92南巡时就曾很骄傲地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可别看现在中国可以利用稀土反制美国,40年前,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而当时最先进的稀土生产冶炼技术也被以法国罗地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给垄断了,并且这些国家还集体达成了一种“默契”,严禁向中国出口稀土冶炼技术。因为这样一来,中国即便拥有大量稀土资源,也只能把开采出来的稀土低价卖到西方,等它们加工成稀土产品之后,咱们再花几十上百倍价格给买回来。

  多花钱并不是大事,更关键的是稀土产品依赖进口,等于咱们发展高新科技的主动权被欧美握在手里。为了打破这种局面,1972年,中国稀土之父、物理化学家徐光宪主动请缨,开始钻研稀土萃取技术,经过两年艰苦攻关,发明出串级萃取技术,既降低了稀土萃取成本,又提升了萃取纯度,它一问世,西方那些“高端”技术直接就被淘汰了。

  靠着徐老的科研成果,中国不仅在80年代后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稀土生产大国,还把法国的罗地亚、美国的麦格昆磁等曾经牛X哄哄的西方稀土企业打得丢盔卸甲,最后反过来被中国企业收购,弹幕里刷一波国士无双送给徐老吧。

  然而诡异的是,眼看中国稀土崛起了,西方国家不仅不急,还纷纷跑到中国来买稀土。我们一开始也乐呵呵地卖,甚至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稀土出口。但事后回看,这其实是西方国家给咱们做的一个局。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不仅已经探明的储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而且开采、冶炼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污染。既然中国想卖,那就怂恿、鼓励中国卖,让中国消耗储量、承受污染,发达国家哪怕用不了那么多,也要把稀土买回来后埋起来囤着。比如日本,早早就从中国囤了足够用几十年的稀土储备。美国更是在90年代,就陆续关掉了国内的稀土矿和生产线,改为全从中国进口了。

  这么明显的局,咱们就看不出来吗?这恰是这个局最无解与无奈的地方。事实上,以徐光宪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一很早就意识到了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徐光宪发明了新技术后,最初只授权给了三家国有企业,希望能让稀土资源的开采和萃取技术始终把持在国家手里。

  但无奈的是,90年代初,中国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需要大量外汇搞贸易,而当时咱们制造业不发达,稀土这样的矿产资源是很多地方为数不多能为数不多卖得出手的东西。因此,即便知道稀土生意里有坑,很多地方还是经不起真金白银的诱惑,纷纷花高价把国营厂的工程师挖了过去、建新的稀土厂。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冒出上千家稀土企业,中国稀土的年产能也从几万吨被抬到了十几万吨,而2000年,全球稀土需求总量不过才10万吨。

  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正是外资希望看到的。当年稀土行业有种说法叫做“一单发百家”,意思是外资来中国买稀土,一份订单会同时发给几十家稀土企业,然后看着中国企业自己相互压价、抢客户。靠着这种模式,西方成功把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在中国打成了白菜价:2005年,中国中低端稀土产品的出口价,相比于1990年跌了一半以上。据徐老测算,那些年中国因为低价出口稀土,至少损失了上百亿美元的外汇。

  资源和外汇大把流失的同时,开发稀土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很多小企业一心只想快点开矿赚钱,在开采、冶炼的过程中长期忽视环境治理,造成了耕地、空气污染,酸雨泛滥。在盛产稀土的江西,光赣州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为了治理稀土采矿带来的污染,前后就得投入几百亿,有学者做过计算,如果算上环境治理的成本,中国其实常年都在亏钱出口稀土。

  然而,对于这种亏本生意,很多地方非但不加以制止,甚至在短期利益的诱惑里逐渐迷失,和外资走到了同一阵营里。1998年,为了阻止稀土价格的下跌,国家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想通过限制出口量来稳定价格。可谁能想到,面对政策的收紧,外资心里一点不慌,反而直接跑到中国投资建厂,开始钻政策的漏洞。

  原来,当年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主要针对是原材料,政策上对稀土加工成的合金产品的限制没那么严。因此外资开始和中国民间资本合作建厂,把稀土加工成简单合金,再以合金的名义出口到国外。这么赤裸裸的灰色产业,地方怎么可能意识不到,只不过为了政绩,很多地方不仅不阻拦,经常还打着引进外资的名号大肆鼓励外资进入,有些城市,甚至连管理出口的稽查人员,都会参与到稀土的走私里。

  这种名为出口实为走私的模式最猖狂时,赣州90%的稀土合金生产企业都是日本人投资生产的。因此,明面上咱们2000年之后每年稀土的出口量被限制在了5万吨上下,但其实有不计其数的稀土以合金的名义被转移了出去,咱们看似收紧了稀土出口,可细盘下来,这一仗我们还是输得彻底。

  眼看着宝贵的稀土资源流失越来越多,2005年和2006年,痛心疾首的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国家,希望能加强对稀土产业的管理和保护。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7年后,国家开始对稀土产业的乱象重拳出击,对内严打稀土走私、限制外资进入稀土产业,对外提高稀土出口关税,严控稀土出口。

  向来“好欺负”的中国突然强硬了,大大出乎了西方国家的意料,于是它们开始谴责、攻击中国,要求咱们必须尽快恢复稀土的“正常供给”,否则就要去WTO告咱们。

  一听到要去WTO对簿公堂,中国反而更有底气了,因为根据WTO的规定,如果成员国的某一种资源过度出口,会导致资源枯竭或者环境污染严重,那么成员国就有权对这种资源的出口施加限制。白纸黑字的条文放在这,中国环境污染的事实摆在那,难不成发达国家还能颠倒黑白,让WTO判我们有问题不成?

  2014年,WTO做出裁定,中国对稀土采取出口限制、增加关税的行为违反了WTO规定,理由是中国提交的证据不够,换句话说WTO认为咱们的污染不算太严重。那一刻,我们才意识到,所谓规定不过是让欧美国家可以“正当”搞资源掠夺的幌子,在人家主导的规则里,我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当输家。

  那该怎么办,无视这个判决书、硬刚到底吗?如果这么做,我们反倒掉进了西方真正的陷阱里。西方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操纵规则,表面上是想逼中国打开稀土市场,实际上它们更希望咱们不遵守WTO的判决,因为这样,就可以借此散播,渲染中国通过资源垄断来操控全球供应链,给咱们扣上不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帽子,将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更多国际合作里给咱们使绊子。

  因此,中国只能憋屈的遵守判决,在2015年宣布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难道说,真就没办法了吗,难道我们自己的资源,连怎么卖都没法自己说了算吗?

  就在人们以为中国在稀土生意上只能哑巴吃黄连、继续当冤大头时,新一轮的反击,其实已经悄然拉开大幕。取消稀土关税的同一年,国家宣布,将提高稀土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规模太小、环保做不好的公司要直接关停,剩下的合格公司按地域重组合并,并在2015年正式形成了以北方稀土、中国铝业、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6大国有稀土集团为主导的局面(2021年再次重组为4大)。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才如梦初醒,原来咱们一开始就没指望WTO能主持公道,去打官司只是虚晃一枪,在隐忍多年之后,国家其实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稀土的症结所在了。

  稀土资源流失严重的关键原因是我们把这种战略资源卖得太便宜了,而价格低则是因为是做稀土的企业太多了,大家各自为战为了快钱卷价格,最后窝里斗打得两败俱伤,这才让外人捡了漏子。而知道了原因,反过来操作,减少卖稀土的公司,不让它们互卷不就行了?

  另外,你WTO不是说我们不能限制出口嘛,但没说不能限制开采和冶炼啊,往后国家每年都会按照企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给企业们分发稀土开采、冶炼的指标,我们今年只能开采出5吨,你想多买也没有了。如此一来,既能限制无序生产、保护环境,还能减少恶性竞争、内部压价。

  靠着整治国内稀土市场,中国逐渐拿回了稀土定价权。2016年,中国总计出口4.6万吨稀土,出口收入只有22亿;但到了2022年,在出口总量4.9万吨情况下,出口总额涨到了70亿,创下历史新高,在历经了30多年的沉浮、曲折后,中国终于慢慢掌握了主动。

  然而,一场战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中国的成功反击,让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意识到,在稀土出口这件事上,中国不可能再回到那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了,而一旦让中国彻底掌握了稀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以后再想在科技领域卡中国脖子,就必须忌惮被咱们反制的问题了。

  这哪行?必须掀起新的稀土战争!川普上台后,满世界各地搜罗新的稀土后花园,一边和乌克兰谈拿稀土换支持,一边又在炒作想要从丹麦手里吞并格陵兰岛。格陵兰岛有大量稀土矿产资源,而且是中国相对稀缺的几种,因此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在给丹麦政府施压,禁止将格陵兰岛上的矿产资源卖给中国。

  不要以为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只是川普一厢情愿,中国的稀土专家预测,如果全球新开采的稀土越来越多,到2040年后,中国稀土供应占比将从现在的6成下降到2成,彻底失去稀土主导的地位。长线来看,资源储备将不再是中国的优势,我们要想继续保持话语权,能依赖的只有稀土冶炼技术和稀土产品了。

  然而,这两个战场同样充满变数。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这几年都在发展稀土冶炼产业,川普最近甚至打算直接从五角大楼的基地里划一块地出来,建造稀土冶炼设施。同时美国和日本也都在开发稀土材料的替代品,这很显然也是针对中国稀土行业的。

  而更值得担心的事情是,现阶段,中国制造的稀土产品仍以初级加工品为主,比如稀土永磁材料,别看中国产品的市占率超过了80%,但其实主要还是集中在了中低端产品,而像人形机器人等产品所需要用到的性能更好的高端永磁体,我们依旧比较依赖进口。万一国外摆脱了对中国稀土矿、稀土产品的依赖,会不会反过来进一步在高端材料上限制我们?到时候,我们再想发展什么的高新技术,又得看别人脸色了。

  好在,在经历过无数屈辱的至暗时刻以及蒙受过资源白白流失的痛楚后,中国早就已经是稀土博弈的资深玩家了,眼看着世界稀土产业的格局越发复杂,我们知道不能再被动接招,而是得主动出击,在去年丢出一张王炸,出台了《稀土管理条例》,今年又陆续跟进了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等新政策。

  这些新的政策明确了稀土是国家战略级资产,要更进一步收紧稀土开发、控制总量,比如新政策要求企业须实时录入生产、销售数据,鼓励自建内部追溯系统,实施一物一码,保证每一克稀土矿从开采到销售,都有信息可以追溯,彻底扼杀一切稀土走私灰产。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新政策里,明确提出了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明白了前面提到的新一轮稀土战争的背景,再看这短短一句话咱们就能明白,国家显然是希望利用政策杠杆来倒逼稀土产业走出舒适圈、做升级,靠卖矿石年入好几个小目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严控稀土产量,没那么多矿石可以卖了,想赚钱,那就靠研发、靠创新、靠更牛的产品去西方企业的嘴里虎口夺食。

  如果概括这些新政策的核心,我想就是一句话:放弃幻想,全靠自己。50年前,我们曾幻想可以和西方在能源开发上和平共处,结果只等来了技术的封锁;40年前,我们曾幻想可以用稀土当做融入世界舞台的投名状,结果却换来了污染和资源的流失;过去30年,我们曾幻想只要加入了WTO、只要遵守西方制定好的游戏规则,就能拥有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结果等来却是一次次惨痛的教训。

  而现在,面对又一轮席卷全球的稀土战争,以及这背后所关系到的无声科技竞速,无数次幻想幻灭的时刻让我们明白,全球化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以科技实力为筹码的博弈,在全球化这场游戏里,能被平等对待的方法从来都不是低着头默默遵守规则,而是变得足够强大。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汇赢注册-汇赢登录-汇赢娱乐平台-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